行政事項


2020年10月26日 星期一

全廣II 第268講

 

講次  0268  (2020/10/22 ~ 10/25)

科判  道前基礎

主題  造者殊勝-所言根本及直接造者

廣論段落   P2-L9 ~ P2-L10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……別諱共稱勝阿底峽

入門段落   1 P94-L8 ~ P96-L9 關於造者方面......並不是說文字的造者是阿底峽尊者。

https://www.blisswisdom.org/teachings/dailylamrim2/5152-130268

 

  還是看《四家合註入門》的 94 頁。「關於造者方面有許多的問題。」因為這裡邊說:《菩提道炬論》的作者,就是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作者。很顯然《菩提道炬論》的作者是阿底峽尊者,《廣論》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,為什麼說是他呢?所以關於造者有很多問題。如果阿底峽尊者是造者的話,那麼是否宗喀巴大師就不需著作《廣論》了?因為造者阿底峽已經著作的緣故——他已經寫過了。這樣的疑問很多。 [0037]

 

  關於這點,接下來語王尊者的箋註「是語顯示此二上師同一心續」,有些人說宗喀巴大師和阿底峽尊者兩位是同一心續,就是同一心續的不同示現。那這句話就意味著宗喀巴大師要表達自己是尊者的化現,但是語王尊者會認為這樣不合理,並不是這樣。「究竟而言,固為同一心續,然此文義」,語王尊者他並沒有說不是同一個心續,但是這段文的意思是說:《菩提道次第》所詮說的根本教典或者根本頌,即是覺窩傑所造的《道炬論》。《道炬論》的造者就是阿底峽尊者,「理應亦為此道次第之造者」,這裡的造者只是從義理上說,並沒有說文字的造者。因為《廣論》就是在解釋《菩提道炬論》,所以阿底峽尊者理應是此論的作者,是大師的意思。 [0139]

 

〔心得〕

語王尊者並沒有否認宗大師和尊者是同一心續的不同示現。

語王尊者只是認為這般所說的是指從義理上來說,阿底峽尊者也是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作者。

 

  怎麼知道呢?語王尊者的說法中提到:「下文所說法殊勝」,接下來會講述法的殊勝,在講到法的殊勝的時候,就是在說《菩提道炬論》的殊勝,從這裡就可以推知這個結論。 [0156]

 

  那麼如果換成是提問的方式,再來思考這個問題的話,會不會這樣想:佛薄伽梵宣說了廣、中、略三種《佛母》——就是《般若》,既然已經講了《般若經》了,就等於講了《現觀莊嚴論》。因為此論的內容在廣、中、略三種《佛母》裡面都有,所以可能還會產生疑惑:「這樣的話,著作《現觀莊嚴論》不就沒有意義了嗎?那麼,既然已經作了《現觀莊嚴論》,著作《菩提道炬論》不就沒有意義了嗎?因為它一切的教授都在《現觀莊嚴論》中有了。而尊者已經著作了《菩提道炬論》,其中的內涵和《廣論》也是一樣的,那麼著作《廣論》也就沒有意義了。」對不對?不知道大家會不會現起這樣的想法?有的話,事實並非如此,每一部論都有它各自殊勝的意義。這樣想了的話,除了《般若經》,其他的教典就都不應該寫了,因為佛陀都講完了。佛法佛陀都講完了,祖師也不用再造論了,因為再造論也是解釋其中的意思。 [0301]

 

〔心得〕

如果說《廣論》的內涵和《菩提道炬論》一樣,是否就沒必要著作《廣論》?

如果說《道炬論》的內涵和《現觀莊嚴論》一樣,是否就沒必要著作《道炬論》?

如果說《現觀莊嚴論》的內涵和《般若經》一樣,是否就沒必要著作《現觀莊嚴論》?

 

  攝集廣、中、略三種《佛母》一切扼要於一處的,就是《現觀莊嚴論》,這就是著作《現觀莊嚴論》的意義所在;明了《現觀莊嚴論》的話,就能夠通達廣、中、略三種《般若》所說的一切內涵。注意!佛陀雖然講了《般若經》,但是我們能不能看到其中有隱義的現觀道次第?沒有《現觀莊嚴論》,可能我們都是讀不懂的。有了《現觀莊嚴論》,如果不著作《菩提道炬論》的話,在《現觀莊嚴論》中,並沒有按照各自的次第安立出下、中、上士三種士夫這樣的一個框架。對不對?在《現觀莊嚴論》裡沒有直接這樣安立,《道炬論》裡才有。 [0348]

 

〔心得〕

如果說《現觀莊嚴論》的內涵和《般若經》一樣,是否就沒必要著作《現觀莊嚴論》?

è  沒有《現觀莊嚴論》,我們都是讀不懂《般若經》,因為看不懂《現觀莊嚴論》的緣故。

è  如果不著作《菩提道炬論》的話,在《現觀莊嚴論》中,並沒有按照各自的次第安立出下、中、上士三種士夫這樣的一個框架。

 

  開創三士夫道軌的應該就是覺窩阿底峽尊者,以前在印度應該是沒有的。後來《道炬論》造完之後,送回了印度,印度的這些大班智達們說:「哎呀!覺窩傑去西藏是件很好的事,如果不去西藏的話,就不會作出這樣的論著。」藏人把阿底峽尊者從印度請到西藏,他們一定是心痛了很久,這事一直在心裡都想不開。然後直到阿底峽尊者寫了《菩提道炬論》送回去之後,得出這樣的結論。因為在印度不需要造這部著述,很多的大智者就能夠通達。後來也有來自印度的祈請,希望能有此論的自釋。依次宣說安立三士夫的行相,這就是著作《道炬論》的目的。 [0442]

 

〔心得〕

因為《道炬論》的闗係,讓原本不捨尊者到藏地的印度大班智達都覺得尊者到西藏是件好事。因為《道炬論》不僅利益藏地的眾生,也利益在印度的眾生。

 

  而《道炬論》的文字大家看過吧?極為地精要,圓滿完整地含攝顯密之道。這樣的話,除了上等根機的補特伽羅以外,下等根機的補特伽羅無法證得其中的義理。就是因為太精要了,所以看不懂,因此也非常需要著作《道炬論》的解釋。所以「故彼造者,亦即此之造者」,就是指《廣論》的內涵的造者是具德阿底峽尊者,並不是說文字的造者是阿底峽尊者。有在聽嗎? [0521]

 

  這樣層層的推理會發現:其實我們看《般若經》應該也看不出三主要道,對不對?看《現觀莊嚴論》也看不出來。這裡邊的道次第的安立,可能並不能從《般若經》直接地讀懂或者學會。 [0541]

 

  所以就很感恩這些祖師、菩薩能夠造這樣精闢的論典,讓我們這樣的後學透過學習《廣論》來了解《道炬論》、《現觀莊嚴論》,進而了解《般若經》,這是讓我們非常感恩戴德的一件事情! [0600]

 

  想到此處,會不會想頂禮這些造論的祖師們?因為沒有《廣論》,我們也沒法知道阿底峽尊者《道炬論》的內涵,也沒法了解《現觀莊嚴論》、《般若經》。所以也感恩師父能夠這樣逐字地為我們解釋,還有把《四家合註》翻譯過來的譯經院法師,給我們講《四家合註》的仁波切。沒有這一些大善知識,還有所有傳法的上師們,我們是沒法了解這麼精采、清淨圓滿的傳承教法的! [0639]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言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