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事項


2021年5月26日 星期三

廣海明月 第326講

 講次  0326  (2021/05/13 ~ 05/16)

科判  道前基礎

音檔  5A 08:46 ~ 09:35

廣論段落   P8-L8 ~ P8-L9 又以善巧二大車軌……勝出餘軌。

手抄頁/  1 P136-L5 ~ P136-L11 ( 2016 南普陀版:P136-L4 ~ P136-L11 )

手抄段落   同時,還有一個特點……這個就是它的殊勝。

 https://www.blisswisdom.org/teachings/dailylamrim2/5528-130326

  所以「調心次第為最勝故」,這裡邊有個「為最勝故」,接著就出現那個所有的修行人都想看到的字——我是很想看到——「易於受持」。因為易於受持這點容易,容易來說我們就少費力氣。少費力氣意味著什麼?意味著我們在生死輪迴裡的時間會變短,我們每次超越痛苦的時間都會變少,所花的力氣會變少,那麼這樣誰不高興呢?如果你用超越痛苦的這個時間來算的話,比如說你要是痛苦十分鐘,如果你用一分鐘就會超越痛苦,不是很快嗎? [0038]

  那如果原來痛苦十分鐘,然後努力半個小時還是超越不了,有的人一個煩惱纏自己半個月穿越不了;有的人一個煩惱纏一生、纏半生,很多年之後那個事情還是過不去,就是被那個事糾纏,他穿越不了!這種東西就是很不容易的。但是「調心次第易於受持」,就是把這個心調到你想要調的那位置,它是很容易的,這是道次第系列我覺得很引人入勝的地方,也是我們眼睛發亮的地方! [0109] 

〔心得〕

易於受持 → 少費力氣就能超越痛苦 → 在生死輪迴裡的時間就會變短

超越痛苦很容易嗎?

有的人一個煩惱纏一生、纏半生,很多年之後那個事情還是過不去,就是被那個事糾纏,他穿越不了!這種東西就是很不容易的。

為什麼無法超越?

因為沒有調心

為什麼沒有調心?

因為沒有遇到易於受持的法

   師父在這裡邊說了:啊,走起來千辛萬苦啊!就算你走得上去,也費很多冤枉路。那大概奄奄一息,也不一定到達我們想要到達的地方,所以千萬不要把「調心次第為最勝故,易於受持」這句話輕易放過去!因為這句話要是反過來的話——很不容易受持,我們所學習的如果變成這樣,對我們修行人來說實在是太、太辛苦了,而且又不會達到自己的目標。 [0142] 

  所以如果碰到一個全圓地闡述一個凡夫從腳下的路到最究竟的路,而且它調心次第臺階非常清楚、年級歸類得非常清楚,而且又很容易受持,那不是「根本極圓滿者」嗎?學的人就會很高興學呀!就是你很容易學會很難的課程,從一開始慢慢學就可以了,就這麼簡單!難的課就會慢慢學會。如果逾越了基礎的話,難的就永遠是難的、是達不到的,等同登天一樣。 [0216] 

〔心得〕

為什麼易於受持?

所詮:次第臺階非常清楚

所立:依次第而行,從簡單的開始慢慢學,難的課就會慢慢學會。

所破:踰越了基礎,難的就永遠是難的、是達不到。

   所以,看到宗大師寫下的這幾個字,還是心裡滿感動的!宗大師是讚美《道炬論》,但是善知識能為我們這些弟子們考慮怎麼樣能夠很容易地受持,然後不容易走偏,按照次第來,覺得是非常非常貼心的一個慈母心。 [0240] 

  那麼我們接著再聽下一段。 

  同時,還有一個特點:

又以善巧二大車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,勝出餘軌。

  那麼,我們傳大乘佛法的一共有兩個,一個是性宗,一個是相宗。它現在呢,兩大道軌統統含攝,這個兩個,一個是偏重「性」,一個「相」。偏重是偏重,不是說忽視哦!它絕對圓滿的,但是雖然都圓滿,卻有偏重。它現在把兩個都併起來了,大家可以截長補短,這兩個補起來,變成功圓滿當中最圓滿,所以勝出所有其他的傳承當中各式各樣的內容,這個就是它的殊勝。 [0336] 

  這一段說:「又以善巧二大車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,勝出餘軌。」實際上,最開始學《廣論》的同學看到「二大車軌」的時候是不知道在說什麼;然後二大車軌之後,又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」,其實「二師教授」也不知道是誰;「勝出餘軌」,「餘軌」是指其他的什麼也不知道。這個在《四家合註》上我們會再講。 [0403] 

  在當時的那種狀況,怎麼樣把這樣的一個二大車軌的教授介紹給我們這些漢地的有情?師父應該是花了很多心思的。所以在這個地方師父是從這樣的角度,師父說:「勝出所有其他的傳承當中各式各樣的內容,這個就是它的殊勝。」就是圓滿中的圓滿。 [0427] 

〔心得〕

師父如何將二大車軌的教授介紹給漢地的有情?

因為當時對藏傳佛教不認識,甚至有所誤解。所以,師父選擇用漢傳佛教熟悉的性宗和相宗來讓我們了解二大車軌。

   其實讀到這一段,一開始學的時候我在想:二大車軌、二師的教授,因為有二師的教授莊嚴,為什麼這個二師的教授就勝出餘軌呢?這個二大車軌到底是精采在什麼地方?因為其他的軌也是傳承啊!為什麼這樣的傳承它會勝出其他的餘軌?這是師父在這一段講解裡給我們留下來的疑問,你們不知道是不是看了會有疑問? [0453] 

〔心得〕

在學習的時候要學會思惟,對不了解的事,要在心中生起合理的猶疑。如果完全不思惟,或思惟不得力的情形下,心中是不會生起合理的猶疑。

沒有合理的猶疑,就無法生起比量,就無法得到定解。所以, 老師提醒我聽聞之後要思惟,生起合理的猶疑,然後努力去揣摩師長教授的意涵。

   我那個時候學都是有很深的疑問,後來學到《現觀》、聽到《金鬘論》之後,才知道這二大車軌是這麼一個殊勝法!但是當時就是剛開始學《廣論》的人,其實這個部分也是不能廣講的,廣講可能就覺得太難了。所以師父用這樣簡易的一個語言,希望我們了解到「傳承」,這就是這樣的一個傳承,所以它圓滿當中最圓滿,勝出了其他的——你看!宗大師用這「勝出餘軌」。 [0527] 

  剛開始學《廣論》的時候,很喜歡把《廣論》的字一個字地讀過,然後再讀過、再讀過,讀很多遍,去研究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?所以這個文字傳遞佛法的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。研究完了之後,再看師父的解釋;然後再看字、再看師父的解釋。 [0547] 

〔心得〕

在心中生起合理的猶疑,可能持續的時間是很長的。因為心中一直想找到答案,在某一天就會得到解答。重要的是要不斷的研究經論,看師長的解釋……

   那時候,真的!我覺得師父在此處拋下一個疑問:為什麼這二師的教授而莊嚴,就變成了勝出餘軌?大家可以沿著整個的《廣論》和五大論的系統去探討這句話,看這句話說的是不是真的? [0605]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言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