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次 0326 (2021/05/13 ~ 05/16)
科判 道前基礎
音檔 5A 08:46 ~ 09:35
廣論段落 P8-L8 ~ P8-L9 又以善巧二大車軌……勝出餘軌。
手抄頁/行 第1冊 P136-L5 ~ P136-L11 ( 2016 南普陀版:P136-L4 ~ P136-L11 )
手抄段落 同時,還有一個特點……這個就是它的殊勝。
所以「調心次第為最勝故」,這裡邊有個「為最勝故」,接著就出現那個所有的修行人都想看到的字——我是很想看到——「易於受持」。因為易於受持這點容易,容易來說我們就少費力氣。少費力氣意味著什麼?意味著我們在生死輪迴裡的時間會變短,我們每次超越痛苦的時間都會變少,所花的力氣會變少,那麼這樣誰不高興呢?如果你用超越痛苦的這個時間來算的話,比如說你要是痛苦十分鐘,如果你用一分鐘就會超越痛苦,不是很快嗎? [00′38″]
那如果原來痛苦十分鐘,然後努力半個小時還是超越不了,有的人一個煩惱纏自己半個月穿越不了;有的人一個煩惱纏一生、纏半生,很多年之後那個事情還是過不去,就是被那個事糾纏,他穿越不了!這種東西就是很不容易的。但是「調心次第易於受持」,就是把這個心調到你想要調的那位置,它是很容易的,這是道次第系列我覺得很引人入勝的地方,也是我們眼睛發亮的地方! [01′09″]
〔心得〕
易於受持 → 少費力氣就能超越痛苦 → 在生死輪迴裡的時間就會變短
超越痛苦很容易嗎?
有的人一個煩惱纏一生、纏半生,很多年之後那個事情還是過不去,就是被那個事糾纏,他穿越不了!這種東西就是很不容易的。
為什麼無法超越?
因為沒有調心
為什麼沒有調心?
因為沒有遇到易於受持的法
所以如果碰到一個全圓地闡述一個凡夫從腳下的路到最究竟的路,而且它調心次第臺階非常清楚、年級歸類得非常清楚,而且又很容易受持,那不是「根本極圓滿者」嗎?學的人就會很高興學呀!就是你很容易學會很難的課程,從一開始慢慢學就可以了,就這麼簡單!難的課就會慢慢學會。如果逾越了基礎的話,難的就永遠是難的、是達不到的,等同登天一樣。 [02′16″]
〔心得〕
為什麼易於受持?
所詮:次第臺階非常清楚
所立:依次第而行,從簡單的開始慢慢學,難的課就會慢慢學會。
所破:踰越了基礎,難的就永遠是難的、是達不到。
那麼我們接著再聽下一段。
同時,還有一個特點:
又以善巧二大車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,勝出餘軌。
那麼,我們傳大乘佛法的一共有兩個,一個是性宗,一個是相宗。它現在呢,兩大道軌統統含攝,這個兩個,一個是偏重「性」,一個「相」。偏重是偏重,不是說忽視哦!它絕對圓滿的,但是雖然都圓滿,卻有偏重。它現在把兩個都併起來了,大家可以截長補短,這兩個補起來,變成功圓滿當中最圓滿,所以勝出所有其他的傳承當中各式各樣的內容,這個就是它的殊勝。 [03′36″]
這一段說:「又以善巧二大車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,勝出餘軌。」實際上,最開始學《廣論》的同學看到「二大車軌」的時候是不知道在說什麼;然後二大車軌之後,又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」,其實「二師教授」也不知道是誰;「勝出餘軌」,「餘軌」是指其他的什麼也不知道。這個在《四家合註》上我們會再講。 [04′03″]
在當時的那種狀況,怎麼樣把這樣的一個二大車軌的教授介紹給我們這些漢地的有情?師父應該是花了很多心思的。所以在這個地方師父是從這樣的角度,師父說:「勝出所有其他的傳承當中各式各樣的內容,這個就是它的殊勝。」就是圓滿中的圓滿。 [04′27″]
〔心得〕
師父如何將二大車軌的教授介紹給漢地的有情?
因為當時對藏傳佛教不認識,甚至有所誤解。所以,師父選擇用漢傳佛教熟悉的性宗和相宗來讓我們了解二大車軌。
〔心得〕
在學習的時候要學會思惟,對不了解的事,要在心中生起合理的猶疑。如果完全不思惟,或思惟不得力的情形下,心中是不會生起合理的猶疑。
沒有合理的猶疑,就無法生起比量,就無法得到定解。所以, 老師提醒我聽聞之後要思惟,生起合理的猶疑,然後努力去揣摩師長教授的意涵。
剛開始學《廣論》的時候,很喜歡把《廣論》的字一個字地讀過,然後再讀過、再讀過,讀很多遍,去研究這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?所以這個文字傳遞佛法的準確性是非常重要的。研究完了之後,再看師父的解釋;然後再看字、再看師父的解釋。 [05′47″]
〔心得〕
在心中生起合理的猶疑,可能持續的時間是很長的。因為心中一直想找到答案,在某一天就會得到解答。重要的是要不斷的研究經論,看師長的解釋……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留言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