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次 | 0403 (2022-02-14 ~ 2022-02-16)
標題 | 貧生童子供佛記(二)
貧生童子漸漸長大了,也找了老師學習。有一天,他跟著同學們去到竹林精舍,就看到寺門的屋檐下畫著五趣生死之輪,於是就請問一旁的比丘說:「聖者!這是什麼東西呀?」比丘回答說:「這是五趣生死之輪啊!」貧生又稟告說:「聖者!可以為我解說嗎?請為我解說吧!」比丘說:「那你要好好地聽呀!」於是就為他介紹了地獄、畜生、餓鬼、人、天等五趣的差別。00:43
貧生又問:「聖者啊!這些地獄道的有情,是曾經造了什麼業,要承受這種被砍、被劈、被撕碎身體等等的這種痛苦啊?」比丘回答:「賢首啊!這是因為他們用強烈的心,經常不斷地造十惡業道,由於這個業力,才要受這些痛苦啊!」01:13
貧生又問:「聖者啊!那這畜生道,是曾經造了什麼業,要承受背負著重物、弱肉強食等等這樣的痛苦呢?」比丘又回答道:「賢首啊!這是因為他們用輕微的心,經常不斷地造十惡業道,由於這個業力,現在就要受這些痛苦啊!」01:40
貧生又問:「這餓鬼道,是曾經造了什麼業,要承受這種飢渴、燃燒等等的痛苦呢?」比丘回答:「賢首啊!這是因為他們經常吝嗇、不肯布施自己的財物;看到別人要布施,便去阻止;對於三寶、父母、親族,沒有布施之心,由於這個業力,現在要受這些痛苦啊!」02:14
貧生又問:「這個天道,是曾經造了什麼業,能夠享受勝妙的快樂呢?」比丘回答:「賢首啊!這是因為他們是以誠懇之心,修行十善業道,敬仰信奉三寶,受持禁戒,由於這個業力可以生天,享受勝妙的快樂。」02:41
貧生又問:「聖者!這個人道,是曾經造了什麼業,能夠享受中等的快樂,也還要承受為了活命而奔忙等等的痛苦呢?」比丘回答:「賢首啊!這是因為他們是以輕微的心,經常修習十善業道,由於這個業力,現在得到了人身,享受中等的快樂,也還要承受為了活命而奔忙等等的痛苦啊!」03:20
貧生童子稟告比丘:「聖者!我不想下三惡道,我很嚮往能生到人天當中。聖者,我要造什麼業,才能生到那天道中呢?」比丘回答:「如果你能在佛陀所教誨的善說法律之中出家,並且在今生精進修行、斷除煩惱,那就終結了痛苦;如果沒有證果,還有煩惱留下,死後就會生到天上呀!」03:56
貧生說:「聖者!那如果出家,要做什麼事情呢?」比丘回答:「一直到命終,都不能虧損梵行。」04:07
貧生說:「啊!那我做不到啊!那還有什麼業可以投生天上嗎?」比丘說:「假如受八戒和五戒,成為居士,那也是可以的。」貧生問:「這要做什麼事情呢?」比丘答:「要在一晝夜,或者這一輩子,都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婬、不妄語等等。」04:33
貧生說:「哇!這個恐怕我也做不到,那還有造什麼業是可以生天的呢?」比丘回答:「如果用飲食供養佛陀和僧眾,由於這個福德的因緣,就會往生天上。」貧生說:「聖者!這個可行!要用多少錢才能辦得起飲食,供養佛陀和僧眾呢?」比丘回答:「可以用五百金錢。」貧生說:「這事我辦得到!」貧生於是就起身禮拜比丘的雙足,告辭而去。05:19
〔心得〕
先以欲鈎牽,後令入佛智。善知識想方設法要利益弟子,從出家到受持五戒、八戒為居士,再到以飲食供養。總是想到弟子的下手處,也種下未來持戒、出家的善妙習氣。
看起來他是很高興的,就跑回家去了。他回家去做什麼了呢?貧生回到家中對母親說:「我剛剛去了竹林精舍,看到寺門下面畫著彩色的五趣生死之輪,也就是地獄、畜生、餓鬼,以及人、天。我不想下三惡道,很想生到兩種善趣。媽媽,您想生到人、天嗎?」母親說:「想!」貧生說道:「既然是這樣,請給我五百金錢,用來供養佛陀和僧眾,就可以生天了!」06:14
母親說:「你從小就失去父親,我獨自養育著你,有時靠我自食其力,有時依靠親族。今天你才剛成人,找老師學習,自己的學費都不夠了,怎麼可能突然會有五百金錢啊?」貧生童子稟告說:「如果我們很窮沒錢的話,我可以當傭工用勞力賺錢啊!」母親說:「你現在年紀輕、力氣小,怎麼能給人當傭工賺錢呢?」貧生回答:「我會努力,是有希望趕上別人的!」母親看他如此殷勤,只好由他去了。07:22
於是貧生童子就到了市集──在大藏經裡說市集就是市店所,相當於我們現在的人力市場吧──他到那裡做什麼呢?他尋求自己被聘為傭工的機會。當時雖然有婆羅門、居士來找工人,但是都沒有人來問他。他就等呀、看啊,等呀、看啊,一直到了晚上,他還是一個人站在那裡,人們都漸漸地走光了,他也只好靜靜地走回家去了。08:14
母親問說:「白天你到了做工的地方了嗎?」貧生回答說:「都沒有人來問我……」母親說:「哪有工人像你穿戴這麼整齊呀!工人都是要破衣爛衫、蓬頭垢面的,這樣在人力集市上人家才會來問你吧!」08:41
第二天早晨,貧生童子就按照母親所說,穿著粗糙的衣服去了集市上。當天有長者要蓋房子,來到集市上尋找工人,結果他帶走了別人,就是不問貧生。貧生等啊、等啊,終於按捺不住就去問他說:「我也是傭工啊,為什麼您不雇用我呢?」長者說:「哎呀!看你容貌柔軟,怎麼能夠幹活呢?」貧生回答說:「您會先付工資給傭工嗎?」長者說:「我都是到傍晚才給酬勞的。」貧生說:「那我可以先替您做,等到傍晚如果效率還算稱職,您再酬付等值的工資;如果您不滿意,就不用付錢了。這樣可以嗎?」長者聽了,於是就把他帶回去,讓他工作了。10:01
在工作的地方其他工人並不用心,只有這位貧生盡力工作。工人們便對他說:「看你這樣子,真是不懂得傭工的行情啊!能過日子就好了,你何必讓自己那麼辛苦呢?」貧生回應道:「各位兄長!你們知道嗎?我就是由於惡業,生在貧困之家,假如這輩子又欺騙別人,之後會投生到哪裡呀?」工人們說:「你現在還不懂,所以才會這麼勤勞,不用多久,你就會比我們還懶了!」10:48
由於貧生童子非常健談,跟工人們聊得很投機,大家都很喜歡跟他說話,也喜歡聽他說話。貧生童子就一邊工作、一邊講,一邊工作、一邊講,大家為了聽他說也閒不下來。就這樣啊,貧生童子帶著大家做了一整天,那天的工作量比其他時候足足多了兩倍喔!11:26
〔心得〕
在對境時,能夠生起業果見,不為外境所動,堅持依著業果正見如法而行。
不僅自己做,也帶動其他人。讓其餘的工人在不知不覺當中受到影響,也如理而行。
到了傍晚,長者親自前來檢查,看到工作進度比平常倍增,便問工頭說:「你今天有多找其他工人嗎?」工頭回話說:「沒有多找呀!」長者說:「那為什麼進度是之前的兩倍呢?」工頭就把實情都告訴了長者,長者聽了非常高興,就付給貧生童子兩倍的工資。貧生童子很驚訝,就問說:「難道您是一併付給我兩天的工資嗎?」長者說:「啊!我覺得虧待你了,所以給你加倍的酬勞。」貧生說:「如果您滿意的話,希望您能持續讓我工作,直到房子完工,而且也暫時不用發工資給我,到完工的時候再一次付清就可以了。」長者說:「好啊!」於是就繼續讓他在那裡工作了。12:35
〔心得〕
以現代而言,相當具有商業頭腦,可以將短期的臨時僱工,變成契約的工作,有一個穩定而長期的工作及收入,利於籌資供養。
這樣就慢慢到了房子完工,長者開始算錢,準備酬付他的薪水了。結果,貧生童子只能得到四百五十金錢,沒有能夠滿足他的期待。大家還記得他應該要多少錢嗎?應該是五百金錢啊!童子看到手裡的錢就哭了,長者問:「你為什麼要哭呢?難道我欺負你了嗎?」貧生回答說:「長者!您是大丈夫,不可能欺負我。但是我原本是想籌足五百金錢的,準備供養佛陀和僧眾,錢既然不夠,就得再做苦工,所以我才哭泣啊!」13:33
長者說:「如果你是為了積福的事情,我願意幫助你完成!」貧生說:「長者,您幫忙把錢補足,自己是完成了一樁好事,可是這會妨礙我的心願,使我不能生天啊!」長者說:「你是懷著信心去供養佛陀和僧眾的嗎?」貧生說:「是的!」長者說:「那麼你可以去請問世尊,佛陀怎麼說你就照著做吧!」14:13
於是貧生童子馬上跑到佛前,禮拜佛陀的雙足,坐在一旁,稟告佛陀:「世尊!我為了供養佛陀和僧眾,想要五百金錢,自願受雇於人,所以長期在某位長者家裡工作。到了完工的時候,我還沒有賺滿五百金錢,長者看我還不夠,就想要幫我補足,我是該拿補足的錢?還是不該拿呢?」14:51
佛陀說:「孩子!可以拿的。」貧生童子稟告佛陀:「世尊啊!靠別人出資幫忙,我怕無法生天。」佛陀說:「孩子啊!以你當初所發的善心就足以生天了,何況真的去做布施,怎麼會不生天哪?」15:21
〔心得〕
面境多次抉擇,始終堅守自己的宗旨、目標。任何的事情都會以達成宗旨目標為首要。
〔參考資料〕
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》卷34:「時貧生童子既漸長大,付師受業,遂與同學往竹林園。至寺門下見畫五趣生死之輪,問言:「聖者!此名何物?」苾芻報曰:「此是五趣生死之輪。」白言:「聖者!為我宣說。」苾芻告曰:「汝當善聽!所謂捺洛迦、傍生、餓鬼、人、天趣別。」又問:「聖者!此捺洛迦有情,曾作何業受斯斬斫碎身等苦?」苾芻報曰:「賢首!此於十惡業道,以極重心數作不息,由彼業力今受斯苦。」又問:「聖者!此傍生趣,曾作何業受斯負重相食等苦?」苾芻報曰:「賢首!此由造作十惡業道,以輕微心數作不息,由彼業力今受斯苦。」又問:「聖者!此餓鬼趣,曾作何業受斯飢渴燒然等苦?」苾芻報曰:「賢首!此由慳惜己物不肯惠施,見他施時便為遮止,於三寶處、父母親族無分布心,數習不已,由彼業力今受斯苦。」又問:「聖者!此之天趣,曾作何業受勝妙樂?」苾芻報曰:「賢首!此由以慇重心修十善業,敬信三寶受持禁戒,由彼業力今得生天受勝妙樂。」又問:「聖者!此之人趣,曾作何業受處中樂,而有馳求活命等苦?」苾芻報曰:「賢首!此於十善業道,以輕微心而數修習,由彼業力今得人身受處中樂,而有馳求活命等苦。」童子白言:「聖者!下三惡趣我所不欲,生人天中情有欽尚。聖者!我作何業生彼天中?」答曰:「汝若能於佛正教中善說法律而出家者,於現世中策勵修習,斷諸煩惱盡苦邊際。若不獲果,有餘煩惱而命終者,當生天上。」「聖者!若出家者當作何業?」答曰:「乃至命終無虧梵行。」曰:「我不能作,更有何業得生天上?」「若受八支及五學處為近住近事。」曰:「此作何事?」答曰:「若一日夜或至盡形,不殺、盜、婬、不妄語等。」曰:「此亦不能,更作何業當得生天?」答曰:「若以飲食供佛及僧,由此福因當生天上。」「聖者!可用幾物得為飲食供佛及僧?」答曰:「可用五百金錢。」「聖者!此事可辦。」即從座起禮足而去。
還家白母曰:「我於向者詣竹林園,於寺門下見有彩畫五趣生死之輪,所謂捺洛迦、傍生、餓鬼及以人、天。下三惡趣我所不欲,上之二趣心有愛樂,母今欲得生人天不?」母曰:「欲得。」「若如是者,當可與我五百金錢,奉佛及僧一中供養,當得生天。」母曰:「汝少失父孤惸養育,或以自力、或假宗親,今始成人付師受業,束脩之直尚自不充,五百金錢卒何能得?」白言:「若貧無者,我當傭力求覓金錢。」母曰:「汝今少年氣力微劣,何能客作求覓珍財?」答曰:「我當勠力望及餘人。」母見慇懃即放令去,往市店所求自傭賃。
時有婆羅門居士等來覓作人,曾不見問乃至日暮,佇立行中諸人散盡,遂便還舍。母問曰:「得傭力處不?」答言:「曾無見問。」母曰:「豈有作人如汝束帶。凡作人者,頭蒙塵土著破弊衣,在作行中他人見問。」既至明朝如母所說,著麁衣服住作行中。時有長者欲造宅舍,來至行中覓傭力者,將餘人去不問貧生。于時貧生報長者曰:「我亦客作,何不相雇?」長者曰:「汝容貌柔軟,豈能執作?」答曰:「傭力之人豈先與價?」長者曰:「日暮方酬。」貧生曰:「我且為作,至日晡時若稱作功當酬價直,若不愜意物不須與。」長者將歸令其作務,諸餘作者並不齊心,唯此貧生盡力為作。諸人報曰:「觀汝形勢,未解客作,但可度日,何苦自身?」貧生報曰:「兄等知不?我由惡業生在貧家,今更欺人當生何道?」諸人報曰:「汝今未解,且事勤勞,不久之間懶劇於我。」時彼貧生善能談說,為諸作者巧說當機,諸人樂聞執作隨走,欲聽其話不暇徐行,貧生引之乃至終日,一日之作比餘兩倍。長者至暮自來檢察,覩其所作倍勝於常,問當作人曰:「汝於今日加作人耶?」報言:「不加。」「若爾,何故兩倍於前?」其當作人以事具告,長者聞已極生歡喜,遂與貧人兩倍之價。貧人問曰:「兩日之價,豈併相酬?」長者曰:「我心愧汝,故倍酬直。」貧人曰:「若稱意者,乃至宅成常容我作,所有價直且未須還,作了之辰一時當付。」長者曰:「善哉!」遂常令執作,至宅功畢長者算錢欲酬作直,唯得四百五十未滿所期。貧人見已遂便啼泣,長者曰:「何故啼泣?豈我於汝相欺負耶!」答曰:「長者大人無容欺負,然我本心求錢五百,於佛及僧擬申供養,錢既未足更復苦身,為此因緣我悲啼耳!」長者曰:「若緣福事我願助成。」貧人報曰:「長者添滿自成福業,乖我本願不得生天。」長者曰:「汝以信心奉佛眾不?」報言:「如是。」「若爾,汝可往問世尊,如佛所說汝當奉行。」
時彼貧人尋詣佛所,禮佛足已在一面坐,白佛言:「世尊!我為供佛僧眾,自賃己身求五百金錢,在某長者家多時客作,及至作了五百不充。長者見欠為我添滿,為當取耶?為不取耶?」佛言:「童子!應可取之。」白佛言:「世尊!他物相助恐不生天。」佛言:「童子!汝初發心當生天處,何況捨施不生天耶?」
」(CBETA 2021.Q4, T23, no.
1442, pp. 811c12-812c12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留言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