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事項


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

廣海明月 第406講

講次 | 0406 (2022-02-24 ~ 2022-02-27)

標題 | 目犍連尊者降伏龍王的故事(一)

大家好!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《廣論》的時間了,今天想繼續給大家講佛經上的故事,是關於難陀、鄔波難陀兩個龍王的故事。00:17 

佛陀在室羅伐城祇樹給孤獨園的時候,告訴比丘們說:「比丘們!你們應該在僻靜處,或是樹下,或是在空房,或是在山崖,或是在岩洞,或是在草屋,或在空地,或在屍陀林,或在其他樹林之中,或住在角落的房子,在這些地方依靠著簡陋的住處,摒棄外緣,端正內心,修習靜慮,以求斷除煩惱。比丘們!不要放逸,以免事後憂悔。這就是我真實的教誡。」世尊就告訴這些比丘們要摒棄憒鬧而作思惟。01:24 

在世尊這樣告訴比丘們之後,比丘們便去到像蘭若呀、樹下,還有空房、山溝、山洞、草屋,還有露天之處、墳場、森林、僻靜的住處,有的甚至在須彌山的階層修定,有的是在七重金山,有的在無熱惱池,有的是選在靜靜流水的池塘,有的是在適合瑜伽士的城市、鄉村、國土、邊境和王宮附近等各種地方修定。當時有比丘得到世俗神通的,他們就去到須彌山那裡修行靜慮了。02:18 

佛陀說:「比丘們!須彌山的基部,從金剛輪往上直到海面有八萬由旬;從水面往上拔高,也是八萬由旬。須彌山王是由四種珍寶所成,形色美妙、好看、壯麗,它的形狀是鋒利的,在其四面各有兩千由旬,人們和天人都喜歡看它殊妙的相狀。須彌山頂部有三十三天,是由四種珍寶所構成的:東面是水晶,南面是琉璃,西面是白銀,而北面就是黃金。在這山下的大海之中有龍王的宮殿,也是四種珍寶所成,真是應有盡有。」03:19 

當時有兩位龍王住在這裡,牠們分別叫難陀和鄔波難陀,各有八萬四千隻龍作為眷屬。這兩位龍王,即便是金翅鳥王都無法損害牠們,牠們的飲食都像天人一樣的上妙供養,看起來福報非常地大。可是這兩位龍王由於貪愛,用牠們的身體把須彌山繞了七圈,昂著頭佔據著土地,據說牠們能夠活到一劫。牠們想:「這些享受都是我的福德所招感的!」又因為出於嫉妒心,每天三次吐出毒氣,方圓二百五十由旬之內,鳥獸聞到毒氣都會異常地痛苦,甚至都會喪命。而龍吐毒氣之後,便睡著了。04:35 

〔心得〕

典型的三世怨,龍王因為福德資糧而有很好的受用, 但是,卻沒有累積智慧資糧,所以造了更大的惡業。

那些修習靜慮的比丘們,因為龍的毒氣皮肉變色、憔悴萎黃。所以當時在須彌山的階層上修定的那些比丘們為此所苦,看起來變得蒼白乾枯、瘦弱而憔悴。世尊曾說:「比丘們!你們想令戒律清淨,可以每半個月進行誦戒,為了除去罪過,要作自恣懺悔。」所以這些比丘聽了佛陀的教誨,到了要布薩誦戒的日子,就都會回來集會。05:24 

這時候,原來住在寺院裡的比丘們感到奇怪,就問:「為什麼你們的臉色異常,枯黃成這樣?」修靜慮的比丘就將緣由都告訴了他們。比丘們說:「既然龍對你們做惱害,為何不調伏牠們呀?」回答說:「只有世尊和大弟子才能調伏牠們,這不是我們能做到的。」於是,比丘們便將此事稟告了佛陀。佛陀便想:「我的弟子當中,有誰能降伏這二大龍王呢?」佛陀知道大目犍連一定能夠調伏牠們,於是就告訴大目犍連說:「你留意一下難陀、鄔波難陀這二大龍王。」大目犍連聽了佛陀的命令,說:「大德!就照您說的辦。」於是就入了定,在室羅伐城消失了,而出現在須彌山。06:45 

〔心得〕

佛陀能夠了知一切的細分業果,所以,知道目犍連尊者和二位龍王之間的因緣,以此,由目犍連尊者度化二位龍王。

當時尊者到了須彌山頂,發現龍王難陀、鄔波難陀都睡著了,所以尊者就彈指想叫醒牠們,但是牠倆都沒有醒來。他在龍王的身上走來走去,可是龍王卻睡得很沉,沒有察覺。於是他又在龍王的頭上走路,龍王仍然沒有察覺。目犍連尊者又進入到龍王的肚子裡震響雷霆,可是牠們仍然沉睡不起。07:34 

當時尊者就想:「有兩種方式能降伏龍,是哪兩種呢?一種是讓牠憤怒,一種是讓牠恐懼,但是我如果激怒牠的話,整個贍部洲都會受到震動,所以我現在應該讓牠恐懼。」就化現出龍的形體,比這兩隻龍大了三倍,然後繞著這兩條龍整整七圈,並且把頭昂了起來──尊者化現成為一條超級大的龍!這個時候龍王感到身體很重就醒過來了,看到這麼大的龍,驚恐萬狀、不知所措,就想:「哇!我們的住處被入侵了、奪取了!」於是便化作比較小的形體,想要放棄宮殿而逃竄。08:40 

〔心得〕

降伏龍王要具備善巧方便,除了能夠調伏龍王,而且不會傷害到其他的有情。

這時大目犍連尊者就恢復本來的樣子,整理威儀,擋在龍王的前面,問說:「你們兩位龍王要去哪裡呀?」龍王回答:「有威德強大的龍來到我們住處了,想危害我的性命、奪取我的宮殿。遇到這個災難,所以要逃往別處。」尊者說:「我剛剛到你們的宮殿,沒看到這回事啊!」龍王說:「我們親眼看到了!」尊者說:「你們可以回到宮殿,告訴我那條龍是長什麼樣子的。」這時,龍說:「大德!難道你也想殺我嗎?」尊者說:「我跟你們一起去看,誰敢殺你!應該回去,把牠的長相指給我看。」於是龍王和尊者又回到了住處,只看到宮殿空空如也,沒再有別的東西了。兩位龍王說:「莫非是聖者看到我們太兇暴,所以故意示現讓我們驚恐的呢?」尊者笑笑說:「或許是這樣吧!」龍王就稟告說:「聖者為何而來呢?」10:16 

尊者說:「你們聽著呀!你們過去造作了下劣的惡業,才墮落成畜生,承受這個果報。現在你又生起猛烈的毒害心殺害有情,沒有悲憫,死後除了地獄就沒有其他投生之處了呀!」這兩位龍王趕緊都來頂禮尊者的雙足,說道:「那您覺得我們該怎麼做比較好呢?」尊者說:「你們現在應該要皈依三寶、受持五戒,直到命終之前都不要再殺生,乃至不飲酒。在須彌山上住著各種禽獸生命,你們要施予無畏,不要讓他們驚恐啊!」龍王稟告說:「我們愚痴,沒有智慧,有幸承蒙聖者救拔苦海。我們誠心發誓謹依言教,從今以後直到命存之間,皈依三寶、受持五戒,對於各種生命不讓他們苦惱,愛護他們像自己的孩子一般,除去瞋毒之心。」11:41 

〔心得〕

尊者以業果之理引導龍王,龍王因之前的經驗對尊者生起信心,因之,而遵從尊者的話,皈依三寶、受持五戒,不損惱有情,除去瞋毒之心。龍極具瞋心,何況龍王,能夠由皈依三寶、受持五戒,進一步除去瞋毒之心,著實相當不易。

當大目犍連降伏完這兩位龍王,準備要回住處的時候,這兩位龍王頂禮尊者的雙足,啟白尊者說:「大德啊!我們墮落迷途,幸好承蒙您的恩德,得到您的救濟,請求您幫我們捎話去世尊面前,代我們頂禮世尊的雙足後,啟白說:『不知道世尊您是否少病少惱、起居輕利、氣力調和?』接著代我們啟白說:『希望您慈悲憐憫弟子們,讓比丘、比丘尼們在用齋後念誦咒願時,幫我們迴向可以脫離畜生道,往生善趣當中!』目犍連尊者說:「我可以幫你們啟白。」12:43 

當大目犍連尊者調伏完龍王後,就如同壯士手臂一屈一伸那麼短暫的時間裡,從須彌山消失,回到了逝多林中。目犍連尊者到了世尊面前,頂禮了世尊的雙足之後,向世尊啟白道:「弟子已經降伏了兩位龍王,讓牠們受了三皈、五戒,還讓牠們對於住在須彌山的有情發起了慈悲心。牠們兩位托弟子頂禮世尊您的足下,並且要跟您說:『不知道世尊您是否少病少惱、起居輕利、氣力調和?我們因為惡業墮落到畜生道中受種種苦難,祈請世尊能夠慈悲救濟我們!』目犍連尊者把兩位龍王要和佛陀說的話全部都啟白了。世尊聽到之後就讚歎說:「善哉!善哉!這兩位龍王能對惡趣生起厭離心呀!」14:03

世尊就告訴比丘們說:「從今以後我的比丘、比丘尼的弟子們,應該要在每次用完齋念結齋偈時,念那兩位龍王的名字,咒願牠們能脫離惡道、往生善趣。」14:38 

〔參考資料〕

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》卷44:「難陀鄔波難陀者,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。爾時世尊告諸苾芻曰:「汝等當於蘭若樹下、或空室中、或山崖坎窟、或草𧂐內、或居露地、或在屍林、或餘林中、或住邊房受麁弊臥具,向如是處簡息外緣,端心靜慮求斷煩惱,勿為放逸後置憂悔,此即是我真實教誡。」如是世尊為諸苾芻說思惟事令棄憒閙。時有苾芻得世俗通者,便往妙高山而修靜慮。佛告諸苾芻:「妙高山王者下從金輪與海水齊,有八萬踰繕那,從水上高出亦復如是。其形畟方四面,各有二千踰繕那,人天樂觀相狀端正,上有三十三天四寶所成:東面水精、南面吠琉璃、西面白銀、北面黃金。於此山下大海之中有龍王宮,亦四寶所成受用無闕。有二龍王:名難陀、鄔波難陀,而住於此,各有八萬四千諸龍以為眷屬。此二龍王,假使金翅鳥王不能損害,所有飲食皆同諸天上妙供養。時二龍王由貪愛故,各以其身遶山七匝,舉首而住,俱作是念:『此等受用皆悉是我福業所招。』以惱嫉心故每日三時吐其毒氣,齊二百五十踰繕那內,所有鳥獸聞毒氣者並皆喪命。龍吐氣已遂便睡著。」時諸苾芻修靜慮者,由龍毒氣皮肉變色憔悴萎黃。

如世尊說:「汝等苾芻欲求戒淨,可於半月為褒灑陀,求除罪故為隨意事。」時彼苾芻至長淨日皆來集會,時舊住者怪而問曰:「何故仁等顏狀異常萎黃若此?」其靜慮苾芻以緣具告,諸苾芻曰:「龍為惱害何不調伏?」答曰:「此唯世尊及大聲聞方能制伏,非我所堪。」時諸苾芻以緣白佛,佛作是念:「我諸弟子誰堪降彼二大龍王?」佛知大目乾連定能摧伏,便告大目乾連曰:「汝當觀察難陀、鄔波難陀二大龍王。」時大目乾連唯然受教,即作如是方便入定,從室羅伐城沒、於妙高山出,在龍身上經行。龍睡不覺,復行頂上,亦不覺知。目連即入其腹振大雷霆,睡仍不覺。爾時尊者便作是念:「龍有二緣方可降伏。云何為二?一者令其瞋怒,二者發恐怖心。我若遣彼生瞋怒者,令贍部洲悉皆震動。我今應可使其驚怖。」即化作龍身大彼三倍,身遶二龍周圍七匝,舉首而住。龍覺身重即便睡寤,見彼大身極生驚恐憂惶失計,作如是念:「所居之處今被欺奪。」遂化作小身棄宮逃竄。

尊者大目連即復本形,遮彼龍前整容而住,問曰:「汝二龍王欲何所作答?」曰:「有大德龍來至住處,欲害我命奪所居宮,有此難緣逃向餘處。」尊者報曰:「我於向者到汝宮中不見斯事。」龍曰:「我等親見。」尊者曰:「汝可還宮示我形狀。」龍曰:「大德!豈復欲殺我耶?」尊者曰:「我共往看,誰敢相殺?宜可迴去示彼形容。」龍與尊者覆還住處,但覩空宮更無餘物。二龍問曰:「將非聖者見我憍暴現驚恐耶?」尊者曰:「或容如是。」彼龍白言:「聖者!何緣來此?」

尊者曰:「汝等當聽!汝於過去作鄙惡業,墮傍生中受斯惡報。今時更復作猛毒心,殺害有情無悲愍念,從斯沒已除捺洛迦更無生處。」彼二龍王俱來禮足作如是語:「欲令我等當作何事?」尊者曰:「汝等今可歸依三寶受五學處,至盡形壽不殺生乃至不飲酒,於妙高山有禽獸等依止住者,施以無畏勿令驚恐。」彼龍白言:「我等愚癡自無覺慧,幸蒙聖者拔濟苦津,自誓要心謹依言教。從今已去乃至命存,歸依三寶受五學處,於諸生類不令苦惱,愛同己子除瞋毒心。」時大目連降二龍已欲還本處,彼二龍王禮尊者足白言:「大德!我墜迷津蒙恩救濟,至世尊處幸持我語頂禮雙足,『不審世尊少病少惱?起居輕利氣力安不?』復更白言:『唯願大師慈悲哀愍,苾芻、苾芻尼等飯食訖,凡說福頌伽他之時,願稱我名以福垂濟,捨此惡業生善趣中。』」目連告曰:「當為汝白。」

時大目連所為事訖,猶如壯士屈伸臂頃,於妙高山沒逝多林出,詣世尊所禮雙足已,白言:「世尊!我已降伏二難陀龍,令受三歸并五學處,於妙高山所住有情皆起悲愍。彼二龍王附申禮敬世尊足下,不審大師少病少惱?起居輕利氣力安不?我以惡業墮傍生中受諸苦難,唯願世尊慈悲救濟。」具陳請意。世尊聞已讚言:「善哉!善哉!彼二龍王能生厭離。」即告諸苾芻曰:「從今已去我諸弟子苾芻、苾芻尼等,每食了時說鐸𭣿拏伽他,稱彼二龍王名字為作呪願,令捨惡道生善趣中,當如是作。若不依我教者得惡作罪。」

(CBETA 2021.Q4, T23, no. 1442, pp. 866c22-867c15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言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