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政事項


2022年3月2日 星期三

廣海明月 第407講

講次 | 0407 (2022-02-28 ~ 2022-03-02)

標題 | 目犍連尊者降伏龍王的故事(二)

那兩位龍王從那之後,在每個月的十五日、二十三日,以及月底的那幾天,就會在晚上恢復龍王的本來樣子。那白天呢?白天牠們就變成了人的樣子,去哪兒了?就去世尊前面頂禮世尊,而且還受持八關齋戒。每次牠們從須彌山來到室羅伐城的時候,在道路左右都會布滿龍王的士兵衛隊,多到充滿虛空,全部都是龍王的侍衛。00:45 

有一天,龍王變成了長者的樣子到佛前聽法──注意喔!是兩位龍王──牠們遇到誰了呢?就遇到了勝光大王,他也到佛陀的住處了。當勝光大王到了精舍的門口的時候,就先命令他的侍從官進去看看有誰在佛陀旁邊呢?勝光大王的侍從進去頂禮了佛陀的雙足之後,看到了兩位長者在佛前聽法,於是就回到勝光大王旁邊稟告:「大王!有兩位長者在世尊前。」大家知道剎帝利種是很高貴的種姓,他們是有增上慢的,所以當這位國王要到世尊面前的時候,會心想:「我到世尊面前的時候,沒有哪些人不會向我起立致意吧?」然後想:「那兩位長者一定是我國的人,我就要看看他們見到我之後敢不敢不恭敬我!」於是勝光王就進門去了。02:03 

當兩位龍王遠遠地看到國王來時,就請問世尊說:「大德!弟子們看到了國王來了,是不是要有所作為呢?弟子是要為了恭敬法的緣故,繼續坐著聽法,還是為了恭敬國王而起立呢?」世尊說:「諸佛世尊以及阿羅漢們都是恭敬法的!」02:30 

〔心得〕

兩位龍王真的做到了皈依學處當中所講,隨作何事,有何所需皆當啟白供養三寶。任何事只要不了解,有一絲疑問,都要請示師長。

於是世尊因為這個因緣,說了三個偈子:「若過去諸佛,及以未來者,現在諸世尊,能斷一切憂,皆共尊敬法。言說及行住,常於一切時,尊重於正法。是故求益者,欲希富盛樂,應當尊敬法,常思諸佛教。」這三個偈頌的意思是什麼呢?是說過去的世尊、現在的世尊、未來的世尊,他們都能夠斷除一切的憂惱;他們在說話的時候、走路的時候、靜坐著的時候,一切時處都恭敬所有的正法。所以想要利益的人、想要富饒的人、想要快樂的人們,應該要尊敬法,並且常常思惟佛法的要義。03:41 

兩位龍王聽到佛陀這麼說完之後,看到勝光王來的時候就沒有起身,沒有表達出恭敬的樣子。結果國王看到了,就心想:「這兩位長者是我國的人民,怎麼看到我來的時候,一點恭敬我的樣子都沒有!」因此國王就對他們生起了強烈的瞋恨心,像被憤怒完全纏住一樣。04:13 

〔心得〕

因為增上慢心,使得僅僅因為一件小事,就讓國王的心完全被憤怒所纏住,生起強烈的瞋恨心,完全忘記自己來請法、聽法的。

國王到了世尊面前頂禮了世尊的雙足之後,還像往常一樣坐在世尊的面前。世尊知道國王正在發瞋心,所以就講了其他的話而沒有為國王說法,國王因此就跟世尊請求說:「希望大師您可以為我說法!」佛陀就為他說了一個偈頌:「若無清淨心,而懷瞋恨意,不能解諸佛,所說微妙法。降伏鬥諍心,及以不淨意,能除於忿害,方解諸佛法。」意思是說:如果一個人沒有清淨的心,反而懷著恨意的話,他是無法理解諸佛所說的微妙法的;如果能夠降伏鬥爭的心,還能夠除去憤恨、損害心及不清淨的作意,這樣才能理解諸佛所說的法。05:32 

當勝光王聽到佛說的這個偈子之後,心裡就想:「就是因為那兩個長者,導致世尊今天不為我說法;就憑他們兩個,讓我聽世尊的法的時光也中斷了,等著瞧吧!」於是國王就從座位上離開,然後命令左右說:「在佛陀旁邊有兩位長者,你們要等著,等他們告辭佛陀走到門外時,就趁機把他們兩個的頭砍了!」06:09 

〔心得〕

佛陀已經給了勝光王最適合的開示,但是,被瞋恨心所蒙蔽的勝光王卻完全體會不到箇中法意,因此而遷怒於兩位龍王,而生起殺心。

大家還記不記得,這兩位龍王來的時候帶著很多牠們的侍從?就是難陀和鄔波難陀,牠們白天來到世尊旁邊的時候,從須彌山上直到室羅伐城的整條路都是牠們的侍從,就是牠們的部隊啊!06:29 

那兩位龍王的部隊、隨從們一下子聽到國王這麼說,全部都感到非常地驚愕,進而震怒了!牠們就相互討論說:「我們是有能力讓高山粉碎、讓大海傾瀉乾枯的,這個國王憑什麼本事居然敢這麼說!」於是天空中突然間就開始烏雲密布,這些龍王的部隊們就開始降下了雷電、冰雹──這個是很嚇人的──而且雷電、冰雹降了降,就開始從天上降刀子啊、棍子啊、劍輪啊、長矛等等這種兵器。07:14 

當這些兵器還沒有砸到地面的時候──注意哦!這像一個慢鏡頭,放慢──它們已經降下來了,但還沒有到地面的時候,世尊的心思立刻就知道了這件事情,然後就馬上地告訴大目犍連說:「你應該要趕快憶念勝光大王,還有這個城裡的有情!」大目犍連尊者就立刻遵照佛陀的命令,迅速進入慈心三摩地。哇!尊者一入定,會發生什麼事呢?由於入定的特殊的作用,讓天空的兵器全部都變了!變成什麼樣呢?變成是天界的那些花,比如說:鄔波羅花、波曇摩花、拘牟陀花、芬陀利花、曼陀羅花等等的花冉冉飄下,然後落到了地上。一直到勝光王回到皇宮,滿天都在冉冉地降落著天花。美吧?很美!08:26 

〔心得〕

語功德者。謂隨世界.所有有情.同於一時.各各申一異類請問.能由剎那心相應慧.悉皆攝持.

→ 佛陀能夠在一剎那間了知所有有情的心識,立刻就知道了所有的事。而且,馬上就知道由目犍連尊者能夠解決這個問題。當然,世尊的慈心三摩地具有更殊勝的威力,但是,必有特殊因緣,所以,世尊讓目犍連尊者來解決這個事情。


〔參考資料〕

《大智度論》卷45:「問曰:

六波羅蜜中,若逆說,則應說般若波羅蜜,次說禪;若順,應先說檀波羅蜜;今何以乃說禪波羅蜜為首?

答曰:

發大莊嚴,無有眾生能破壞者。若菩薩無禪定,心未離欲,雖行餘波羅蜜則易壞;行禪波羅蜜,能入慈無量,是時無能壞。如說:行慈三昧者,刀不能傷,水火不害。

亦有神通力種種變化,能發大莊嚴。如佛說:鳥無兩翼,不能飛翔;菩薩無神通力,不能發大莊嚴。

入禪波羅蜜中,能生慈無量、五神通故,物無能傷。以是故,今此說禪波羅蜜為首。

(CBETA 2021.Q4, T25, no. 1509, p. 388c14-25)

國王覺得非常地驚奇,歎未曾有啊!於是就召集皇宮中的后妃、王子、大臣們開會了;還召集了婆羅門,老百姓也都來了,因為這個事情太稀有了!國王就問大家說:「我剛從逝多林回到皇宮的路上,看到了從未見過的天雨天花,不知道這件事是誰的威力造成的?」08:56 

當時有一些很會跟國王講好話的,他們就說:「啊!這個是因為大王您如法地治理國家,而且不隨便地施加嚴酷的法令於臣民,才感動了天人們歡喜地降下天花的!」國王說:「我常常如法地治國,肯定是我的福報感得的吧!」然後皇宮裡邊的宮女們又說了:「是因為我們非常貞潔地侍奉國王您一人,對於其他的男子完全斷除了邪念,天人們看到之後非常讚賞,所以發生了這般的瑞兆。」皇太子說:「是因為我盡心盡力地孝順承侍父母親,所以感動了神靈,才出現了這種吉祥的事情。」大臣們說:「是因為我們按照大王的教敕,協助教化全國的老百姓,導致了天雨天花。」婆羅門說:「是因為我順應四季恭敬地祭祀天地,而且沒有污損淨行,所以才有這些鮮花出現。」10:18 

該輪到誰了?威猛的將領。威猛的將領們說:「是因為國家有強大的叛軍時,我們如法地執行了大王的命令,首先率領軍隊去平定,安撫了大家的恐慌,所以才有這種殊勝的感應。」民眾們說了:「是因為我們親力親為地耕種,按時地供奉國王、上繳國稅,神明們為了表達他們知道我們勤勞,所以灑下了天花。」10:56 

國王就在聽啊、聽啊,聽到了大家都說是自己的功勞,所以他反而有點懷疑了,他在想:「這麼奇妙的現象真是從來沒有看到過呀!不知道到底是誰的福德呢?這些人都各自說:『是我們的力量』、『是我的力量』,這樣的話眾說紛紜,就不知道是誰的力量。啊,佛陀!佛陀世尊證知一切、觀見一切,對於智慧和所知擁有無上的權威,我應該要去請問世尊,佛陀說什麼我就相信什麼。11:42 

這時候,勝光王就用衣服的下擺裝滿了天花,騎著他的大象走到了祇園精舍外,然後又從大象上下來,徒步走向了世尊,頂禮了世尊的雙足,然後坐到旁邊,就把上面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全部啟白給了世尊。12:09 

世尊聽了之後,就說:「大王啊!這些天花不是因為大王的力量,也不是因為后妃、王子、大臣、百姓的威德而出現的,是因為大目犍連的威神之力啊!大王啊!假使目犍連不去觀察、不悲愍你們的話,不一會兒的功夫,室羅伐城的國王及百姓就都會化為塵土啊!因由他的慈悲和甚深的定力,才讓天花處處充滿,所以你們大王、大臣和百姓都應該全心地信仰大目犍連、供養大目犍連。」12:52 

這時勝光王說:「世尊!為什麼說因為聖者目犍連讓我自己及宮內、國城中的人們保住了性命,沒有化為塵土?為什麼這樣的恩德不歸功世尊您,也不是其他的弟子呢?」佛陀說:「大王!這不是我的力量,也不是其他聲聞弟子,就是目犍連!大王如果懷疑的話,可以把衣服裡面裝的天花放到地上看一看。」於是國王就照佛說的,把花放到了地上。瞬間,那些花都變了,變成了刀、劍輪、長槊──就是一種長矛。13:43 

國王看了大驚失色,感到很恐怖,也很愕然。國王請問佛陀說:「世尊!這些武器是從哪裡來的?」佛陀說:「大王啊!你難道不記得了嗎?你之前用瞋恨的心說了惡毒的話,下令讓你的部下去殺害難陀、鄔波難陀兩位龍王。那時候,龍王所有的部屬聽到你說的話都怒不可遏,便興起了濃密的烏雲,在空中下起了刀、劍、長槊的大雨。那個時候大目犍連看見了,就馬上入慈心定,為了不讓你們王臣和百姓粉身碎骨,把兵器全變成了天花,讓你們這麼歡喜呀!」14:36 

國王說:「世尊啊!我從來沒有見過那兩位龍王啊!我怎麼可能會派人去殺害牠們呀?」佛陀說:「國王啊!你想不起來了,那我幫你來回憶。大王!你難道不記得之前我這兒有兩個長者?有沒有想起來見到你的時候他們沒有起身行禮,你就發怒,命令部下去殺害他們?」國王說:「我記得。」佛陀說:「那兩位長者就是龍王啊!牠們為了要聽法,所以才化作人的形狀到我這兒來的。」國王啓白:「世尊!牠倆沒被惹惱了吧?」佛陀說:「大王啊!牠倆是沒被惹惱,倒是牠們的部下被徹底惹惱了。」國王說:「我的肉眼不識神龍啊,居然犯了這種錯!這下可怎麼辦呢?」15:44 

佛陀說:「請你到兩位龍王面前懺悔吧!」國王說:「牠們住在須彌山,我住在摩揭陀國,距離那麼遙遠,我怎麼懺悔呢?」佛陀說:「兩位龍王每個月八日,還有長淨日的時候,為了聽法必定會來我這裡。國王你也必須來,到時候我會告訴你誰是龍王,你可以請求牠們的原諒。」國王說:「我求牠們原諒的時候,要在牠們的腳下頂禮嗎?」佛陀說:「大王!不用在牠們的足下頂禮,應該伸出右手,到牠們面前說:『兩位龍王!我說了冒犯的話,請求您們的原諒,請兩位龍王寬恕我吧!』」國王說:「謹奉佛教!我應當這麼做的。」於是就頂禮了佛陀的雙足後,回到皇宮去了。16:54 

〔參考資料〕

《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》卷44:「是二龍王從斯已後,每至月八日、十五日、二十三日、月盡日,夜復本形,晝為人像,詣世尊所俱申禮敬受八支學。又每來時從妙高山至室羅伐城,於路左右布列龍兵,彌滿虛空以為侍衛。後於異時龍作長者形,來詣佛所聽受妙法。時勝光大王亦於彼時來詣佛所,既至門外命左右曰:「汝往佛所觀有何人?」時彼左右奉教而去,禮佛足已見二長者,在世尊處聽佛說法,即還王所白言:「大王!有二長者在世尊處。」王作是念:「彼二長者是我國人,見我來時敢不恭敬。」時勝光王欲至佛所,彼二龍王見國主來,白世尊曰:「大德!既見國主合改常儀,我今為敬法坐聽,為敬王起立。」世尊告曰:「諸佛世尊及阿羅漢等咸皆敬法。」以此因緣說三伽他曰:

「若過去諸佛,  及以未來者,

現在諸世尊,  能斷一切憂。

皆共尊敬法,  言說及行住,

常於一切時,  尊重於正法。

是故求益者,  欲希富盛樂,

應當尊敬法,  常思諸佛教。」

彼二龍王聞佛語已,雖見王來不修敬事。王既見已便作是念:「此二長者是我國人,見我來至不生敬重。」便起瞋恨,至世尊所禮雙足已在一面坐。佛知王意有瞋恚心,別作餘言不為說法。時勝光王請世尊曰:「唯願大師為我說法。」佛以此緣說伽他曰:

「若無清淨心,  而懷瞋恨意,

不能解諸佛,  所說微妙法。

降伏鬪諍心,  及以不淨意,

能除於忿害,  方解諸佛法。」

時勝光王聞伽他已作如是念:「由二長者遂令世尊不時為我演說法要。」即從座起禮佛而去,命左右曰:「汝可伺彼佛邊長者辭佛去時,待至門外俱斬其首。」彼二龍王所有部從,見王懷忿作是語已,悉皆驚愕怒而議曰:「我等有力能碎高山傾竭大海,王何勢力敢作此言?」即卒起重雲震降雷雹,於虛空中皆下刀杖劍輪箭槊。未至地頃,爾時世尊得無忘念告大目連曰:「汝應速疾念勝光王,及此城中諸有情類。」時大目連唯然受教即入慈定,纔入定已遍虛空中皆雨天花、俱勿頭等而墮于地,乃至勝光王入宮已來,天花遍落。王怪奇異歎未曾有,遂告中宮妃后王子大臣,及婆羅門諸士庶等,悉皆總集而下令曰:「我於向者從逝多林迄至宮中,天花灑落曾所未見,不知此事是誰威力?」時有近王說美言者,白言:「此是大王如法化人不行枉酷,諸天歡喜雨此妙花。」王曰:「我常以法安人,福力應爾。」宮內女人作如是語:「我等貞居唯事國主,於餘男子永絕邪心,天神鑒賞慶以祥瑞。」太子曰:「我於父母盡心孝養,靈祇感應致此嘉祥。」大臣曰:「王有教令我悉奉行助化國人,致使天花下落。」婆羅門曰:「我順四時恭祭天地無虧淨行,致此鮮花。」猛將曰:「國有強叛我先出師為眾安撫,獲斯嘉應。」國人曰:「我等躬耕供王國稅無爽時節,神明共知表察恭勤祥花普散。」王聞眾議各述己能,便作是念:「此妙靈奇世所未見,不知是誰福力?我今宜往請問世尊。如佛所言我當信受。」

爾時勝光王即以天花盛滿衣裾,乘大象王至給園外,足步而去。禮世尊已在一面坐,即以上事具白世尊。佛言:「大王!此之天花非大王力,亦非內宮及王子臣庶威德所致,是大目連威神之力。大王!向使目連不為觀察不興悲愍者,於須臾間室羅伐城王及百姓悉為塵坌。由彼慈悲甚深定力,遂致天花處處充滿。是故王及臣庶,於大目連皆應供養。」時勝光王白言:「世尊!以何因緣但由聖者目連,令我己身及以宮內國城人等,不為塵坌得存性命?此之恩力非是世尊非餘弟子。」佛言:「大王!非我之力,亦非諸餘聲聞弟子。但是目連。王若疑者可以衣裾天花置地。」王奉佛教棄花於地,悉皆變成刀劍輪槊。王既見已便大驚怖生怪愕心,白佛言:「世尊!此之兵仗從何所來?」佛言:「大王!王豈不憶,前令左右於難陀、鄔波難陀二龍王處,以瞋毒心出暴惡語遣斷其命。時彼龍王所有部屬,聞是語已皆發瞋恚,便興密雲於虛空中雨諸刀劍及以箭槊。時大目連見斯事已即入慈定,勿令王眾并諸國人悉皆磨滅,遂變兵器咸作天花,令眾安樂。」王言:「世尊!我不曾見彼二龍王,何得遣人欲斷其命?」佛言:「王不憶者,我令憶之。王豈不憶向於我所有二長者見王不起,王便發怒勅諸侍從斷其命耶?」王言:「我憶。」佛言:「彼二長者即是龍王,為聽法故化作人形來至我所。」王曰:「由我肉眼不識神龍,既有罪愆,欲作何事?」佛言:「就二龍所,而為懺摩。」王曰:「彼在妙高山,我住摩揭陀國,相去懸遠如何愧謝?」佛言:「彼二龍王每月八日及長淨日,為聽法故必來我所,王亦須至。我當示彼龍王之身,王可求謝。」王曰:「我於彼龍求謝之時,禮其足耶?」佛言:「大王不應禮足,宜舒右手至彼龍前告言:『二龍王!我出麁言,幸見容恕。』彼二龍王共相容忍。」王曰:「謹奉佛教,當如是作。」禮佛足已還適本宮。

(CBETA 2021.Q4, T23, no. 1442, pp. 867c15-868c23)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言版